close
          陳雲林在台,與回去之後 馬陳敲定十一月初訪台,避開十月「旗海」的尷尬只是口實,若注意到十月三十日起西藏代表團第八度到北京會談,就知道效果上說,此時進行訪問與簽署,是中國與馬英九政權的精心設計,製造四海一心形象的國際宣傳戲碼。特別是,此次陳雲林來台,正是跨越美國大選的投票日,全世界注目歐巴馬,只能分0.01%給台灣,使得各國政府與各大新聞媒體的評論變得非常制式化,除了肯定、歡迎之外, 代償就沒有像樣的「新詞」了。顯見,時機的選擇,是非常具有「針對性」的。 準此,那些一直認為馬英九是昏庸無能的人,應該一改前非,重新以「城府甚深」、「陰沈兇狠」來認識馬英九。 也因此,所簽署的「文件」,位階上也決不會是國際法的條約或協議,它只能是不清不楚的國共框架。 無論如何,基於外交、基於人權,保護「 房地產使者」是應當的。從這觀點看,馬英九違反比例原則而以準戒嚴的方式確保維安,談判上已經喪失先機。但,這是以蔣經國後期以來「保台」的主軸來說的。若本意在「不保台」,則一切失誤反而都是「合理」的,都是陳文茜口中的「扮豬吃老虎」。 從實務上說,若陳雲林在台灣發生事情(最壞的狀況是死亡),則就有可能授北京藉口要求更多。雖不至 烏來溫泉於產生戰爭,但施加壓力給ROC政府,正好順勢給不保護台灣利益的馬英九「走得更快」的藉口。這樣是不利的。誰,希望出現這樣的不利呢? 馬英九的政治手法,多是從「明顯的錯誤」出發,等到大家注目此一「明顯的錯誤」之時,他可能正在快速進行另外一件事情。 若這觀察合理,則此次在台北市以不成比例的應是警察保護陳雲林,特別是當陳雲林表示「我聽到了」之後,仍以 室內設計毫無必要規模的限制「言論自由」,就可以解釋了。特別是取締「上揚唱片行」播放「台灣之歌」。 他可能意在聲東擊西。 可是,他的「意在」,是在「內政」或「外交」(對中、對美等)?顯然,「外交」的部份,民間是無法插足的,因此其目的應該在「內政」。 經過陳雲林來台警察動員的「演練」或「演習」之後,馬英九的「行政權」(具體說,是政府暴力)已經擴充到接近蔣介石與將經國前 好房網期的水準。另外一個觀察角度,就是藉由陳雲林來以及將要來的一兩週其間,特偵組以及各地檢察官,陸續收押前民進黨政府官員與現任民進黨縣長。這是相互輝映的政治殲滅舉措。 更進一步說,「故意激怒」台灣社會,也成為「合理的」行為。一方面是為了「擴張行政權」,二方面也為了「實現(有人要滋事的)預言」。 問題是,這樣做是否也符合中國的利益? 當民眾因無法表達自由而生氣,生氣的對象除了是馬英九之外,還連 西服帶遷怒與帶衰「中國」。 假設要實施統戰手法,陳雲林來應該要接近或與台灣社會對話(方法再說),這樣可以為他此行加分。但阻止他與台灣社會對話的,顯然是馬政府或國民黨,因為政府將人民粗暴的、毫無必要的阻絕在外。馬或國民黨,想要獨攬中國這條線(當然,馬與國民黨不一定同心)。但,中國的線若被馬或國民黨所獨攬,未來將受制於馬或國民黨。 從政治上說,權力被獨攬,是非常不利的,因此,不應該是符合北京的利益。 因為, 結婚西裝為了擴張行政權、為了獨攬中國線,而限制的言論自由。其後果是,馬(特別是馬)與台灣社會站在對立面上。 政治,有時候是原則,有時候是儀式。馬英九連「過個場」都禁止,犯了政治大忌。顯然,也沒有「派人講」。當陳雲林回國後,馬要如何面對台灣民眾?要如何與台灣社會互動?要如何再擺出一張無辜的臉?要如何下鄉、四處走動?要如何「統治」台灣社會? 說馬與台灣社會站在對立面,這是針對ROC國旗說的。這面「鑲有黨旗的國旗」,以往一直是深藍支持者 找房子的專利,此次,卻成為綠色群眾的捍衛標誌。 台灣的「政治歸屬感、秩序感」(台灣整體或台灣內的藍綠黨派),全被馬所打亂了。打亂了,會重組嗎?要如何重組?會重組在「力量」之下嗎?這個「力量」是馬嗎?就好像訊問各大金控的老闆,實質上具有收編金融的效果一樣? 若意在讓台灣社會不安而動亂而混水摸魚(真的戒嚴或三桂)嗎?從這一點說,扁在過去連宋二度敗選、紅衫軍事件時一直忍住不實施戒嚴,杜絕了馬英九的輕易比照的可能性,確實是功勞一件。 從技術上說,陳雲林至 居酒屋今表現尚稱稱職,一張笑臉到底並無「犯錯」(註:晶華飯店被圍後,聽說他的臉是臭的)。對中國來說,台灣社會因為馬英九執政的偏執與陰沈而遷怒中國,北京會否認為馬英九「不適任」、是「石頭」?馬英九從而更抓狂?值得觀察。 台灣人選出這種讓自己不安的「先生」,真是不祥,更是自虐!老馬,倒底給馬英九怎樣的「帝王教育」?陳雲林回去之後,我們要如何面對馬英九?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關鍵字行銷  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jhryqvmnu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